11月2日,北京大学2025级临床医学“未名学堂班”开班仪式在医学图书馆报告厅举行。“以使命为帆、以创新为桨、以情怀为舵”,“未来临床科学家培养计划”自此扬帆启航,新一代北大医学青年怀抱远大理想,开启了医学与科研深度融合的成长之路。
出席本次开班仪式的嘉宾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存玉;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唐熠达;世纪金源集团腾云大健康临床医学部总监何蕾;以及教育处处长刘虹、国合处处长刘燕、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张红梅、医学生预科办公室主任杨歌、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王韵与未名学堂班专业导师等。仪式由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助理庞艳莉主持。
乔杰院士通过视频致辞向入选学生表示祝贺,并指出,“未来临床科学家”培养计划是北大为响应国家战略需求、破解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难题而推出的重要举措。她强调,医学正进入临床与科研深度融合的新阶段,学校依托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的多学科平台,构建了“全过程科研浸润、阶梯式能力递进”的培养体系,旨在培养引领未来医学发展的卓越人才。她期望同学们立足长远、敢于突破、坚守医者初心,成长为有担当、有创新、有温度的临床科学家。

王存玉院士结合自身求学与科研经历,鼓励同学们勇于迎难、持之以恒地探索。他勉励大家多读好书、结良友、培养独立思辨的能力,并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行动;同时希望同学们传承北大医学“厚道”传统,共同营造“未名学堂班”的优良风范。

唐熠达教授指出,被遴选进入“未名学堂班”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新的起点。他提醒同学们:医学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心智与品德的修炼,愿大家以远大理想为指引,成为中国医学事业的中坚力量。

王韵教授详细介绍了“未来临床科学家”培养计划的理念与实施方案。该计划通过小班制、双导师制等机制,打通临床与科研培养的壁垒,为学生提供贯穿本科至博士的一体化成长通道,强调临床问题导向与科研能力培养的协同推进。

作为新生代表,2025级临床八年制学生李昊泽在发言中表示,加入“未名学堂班”意味着选择了一条“以人文铸魂、以科学筑基、以临床践志”的发展路径。身为“未来临床科学家”,应始终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用科研创新回应患者需求,将科学发现转化为临床实践,努力成为服务社会的创新型医生。

仪式最后,与会领导为新生颁发学习用品并合影留念。新的学员队伍将在临床与科研融合的道路上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探索医学的未来。

临床医学“未名学堂班”依托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的优质平台,面向八年制学生实施全过程、阶梯式培养,致力于造就既具坚实临床基础又富有科研创新能力、具备成长为临床科学家潜质的拔尖人才。该计划整合生物医学前沿拓展课程、临床研究方法教学、科研思维训练与实践环节,并借助丰富的国际交流资源,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素养,为其成为引领医学发展的卓越人才提供系统且全方位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