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蕴新机,科研正当时。7月17日,细胞稳态与衰老性重大疾病北京研究中心2025年年中工作总结会议在北京大学医学科技楼举行。会议全面总结中心上半年各课题方向研究进展,凝聚学术共识,推动细胞稳态与衰老性重大疾病领域的深度探索与协同创新。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院士出席会议并致辞,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心主任王存玉院士作总结讲话,来自各单位专家学者四十余人参加会议。医学部副主任、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嘉东,人事处副处长刘燕,药学院研究员宋颂主持了总结会的不同环节。
开场致辞中,乔杰院士回顾了中心从立项筹备到落地运行的点滴历程。她表示:“北京研究中心是在京高校深度融入首都‘四个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服务科技强国和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举措。”她特别提到今年1月中心获批立项建设的那一刻——“那是我们全体成员收到的最好的新年礼物。”
乔杰院士感谢在座各位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并充分肯定了王存玉院士在中心建设中所发挥的核心作用:“作为研究中心的领路人和负责人,存玉院士以深厚的学术积淀、严谨的治学态度,带领团队高质高效推进中心建设,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她希望中心能发挥多学科协作优势,以“细胞稳态维持与重塑”新技术研发为核心,推动前沿科学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培育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推动成果落地转化。
会上,乔杰院士宣布北京研究中心副主任的任命,分别是王嘉东、刘燕和宋颂。
乔杰院士致辞
医学部副主任王嘉东介绍了研究中心的整体情况:细胞稳态与衰老性重大疾病北京研究中心由北京大学牵头建设,于2025年1月正式获批。以‘细胞稳态维持与重塑’为核心,中心立足基础研究、推动应用转化。研究中心汇聚了来自北大本部、医学部各学院及附属医院的顶尖科研力量,整合了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优势资源。
王嘉东副主任介绍中心情况
会议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中,研究中心7个研究方向的专家对课题进展进行汇报。课题方向包括:细胞基因组稳定性维持机制、细胞蛋白质稳态维持与动态调控、细胞间通讯调控机制与控制技术、细胞命运决定机制与焕新策略、细胞稳态与恶性肿瘤发生和治疗、颌面干细胞命运控制与口腔系统疾病、细胞稳态调控药物筛选和靶向递送等。研讨环节中,与会专家就课题的研究进展、现存挑战及协同方向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
7个研究方向进展汇报
(基础研究:王嘉东、于洋、庞艳莉、王存玉 ;产业应用:贾凌飞、刘燕、王坚成)
在第二阶段中,会议邀请了在“细胞稳态和衰老性重大疾病”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的专家学者,围绕创新技术研发、前沿科学探索和关键技术突破等方面进行学术分享。9项前沿探索,内容聚焦、数据翔实。在研讨环节,大家结合报告内容,就跨课题协同、成果转化路径等方面建言献策。
前沿研究汇报
(从左到右依次为邓旭亮、魏勋斌、强力、吴聪颖、王凯、高卫平、陈扬、王茜、王潇)
总结讲话中,王存玉院士指出:“会议上的7个重点课题和9项前沿研究展示了团队的创新成果。其中免抽血活体流式细胞技术的突破,为肿瘤检测提供了新范式;靶向蛋白降解剂的研究,则为肿瘤治疗开辟了新路径。”他表示研究中心未来将持续开展定期学术交流活动,推动科研合作与成果共享。
王存玉院士进一步强调,中心将聚焦四个重点方向持续发力——深化基础研究、加快技术转化、加强合作交流、培育青年人才。他希望以总结会为契机,持续奋进攻坚,建设国际一流科研高地,为首都发展和科技强国目标贡献北大智慧与力量。
王存玉院士总结讲话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会议既是对中心前半年工作的集中检阅,更是对未来发展路径的系统谋划。站在新的起点上,细胞稳态与衰老性重大疾病北京研究中心将继续以严谨务实的学术态度、协同创新的团队精神,奋力书写科研攻坚的新篇章,为健康中国建设和人类生命科学发展持续注入“北大动能”。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