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北京大学“科技创新年”战略部署,2025年10月13日,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成功举办“医学+X”协同创新学科交流会。本次会议由医学部学科建设办公室指导,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存玉、副院长王韵、魏勋斌,医学部学科办项目管理办主任曹原,以及来自学院和多家医院的专家学者、临床医生共同参会,围绕医学跨学科协同创新的发展路径展开深入交流。会议由高研院院长助理庞艳莉主持。
(交流会现场)
王存玉院士在致辞中强调,深度的学科交叉是医学创新的必由之路,高质量的医学研究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实践。本次会议是在北京大学“科技创新年”高起点上,深入推进“医学+X”战略的生动实践,旨在搭建一个促进思想碰撞、探索合作契机的交流平台。他期待通过高水平的学术对话,进一步激发创新灵感,推动实质性的交叉研究项目的落地。
(王存玉院士致辞)
王韵教授详细介绍了高研院的整体情况。她表示,高研院以建设世界顶尖医学研究机构为目标,致力于提升临床医学学科的顶层设计与医教研统筹能力。其核心使命在于深化“医学+X”战略,汇聚北大临床医学的发展合力,构建“四位一体”发展格局;通过积极搭建临床医学+X平台、医工交叉平台、校企联合实验室等创新阵地,整合形成“一所一系两中心”的支撑体系,以引领前沿创新。
(王韵教授介绍高研院整体情况)
在专题报告环节,21位学者围绕四大专题分享了研究成果。
专题一:生物医药前沿技术与靶向治疗
报告人及方向:高卫平(蛋白质工程与药物递送)、黄小帅(显微成像技术)、卢旷达(肿瘤放疗增敏)、刘国全(激光/超声激活药物)(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
专题二:智能组学与医学大数据
报告人及方向:陈扬(细胞外囊泡/蛋白组学)、赖彬彬(单细胞表观多组学)、赵扬(干细胞/类器官)、李毅(医学人工智能)、吴华君(计算基因组学)(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
专题三:临床研究方法学与监管科学
报告人及方向:汪海波(临床研究项目开发与设计-脑科学)、李会娟(临床研究项目管理)、高培(临床研究方案设计与分析)、袁亦方(临床研究项目开发与设计-心血管病)、谢高强(临床研究数据技术及应用)、阎小妍(临床研究统计设计与分析)、张晓方(药械监管科学)(从左至右、从上至下)
专题四:再生医学与重大疾病机制
报告人及方向:刘燕(仿生纳米材料与组织再生)、周非非(脊柱退行性疾病全周期诊疗)、陈晓伟(脂质代谢/细胞生物学)、杭婧(妊娠建立与维持的组织基础)、王茜(干细胞、类器官、生殖内分泌疾病糖尿病)(从左至右、从上至下)
会议交流务实高效,形成了“需求导向、合作对接”的良性互动,学者们围绕共同关注的研究方向展开多轮对话,并初步达成多项合作意向。。
王存玉院士在会议总结中强调,本次会议的核心目标在于聚焦未来,共谋突破。他呼吁学者不应拘泥于既往成就,而应勇于直面前沿科学问题,共同规划创新性研究方向。为持续激发创新活力,高研院将进一步完善多元化交流机制,通过打造系列高水平交叉平台,有力驱动“医学+X”的深度融合与协同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