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研院”)于2023年8月15日正式成立。作为北京大学的独立实体研究机构,高研院致力于打造一个国际一流的综合性临床科技创新中心,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临床应用和人才培养”于一体。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医教研统筹管理,构建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多学科交叉研究体系,开展高水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推动医学研究模式的创新,促进前沿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国家医学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体系建设贡献力量。目前,高研院已整合了北大医学的多种临床医学创新交叉研究平台,包括临床研究所、生物医学工程系、医学信息学中心、精准医疗多组学研究中心、临床医学+X平台、医工交叉平台等。高研院拥有强大的临床医学交叉学科师资队伍,在交叉学科研究、临床医学技术、管理和服务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研院旨在架起“基础创新与临床应用”之间的桥梁,打通前沿基础、临床研究与医疗实践的两个端口,力求打造一个卓越的临床医学研究平台,为推动医学科技进步和提升人民健康水平贡献力量,并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支持。
一、招聘信息及研究方向
合作导师 |
研究方向 |
乔 杰 |
1. 人类配子、胚胎发育机制研究 2. 生殖内分泌与辅助生殖技术 |
王存玉 |
1. 肿瘤干细胞 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观遗传调控 3. 衰老的分子机理 |
王嘉东 |
DNA损伤修复与肿瘤发生和治疗抗性的关系 |
王 韵 |
1. 慢性痛及神经精神共病的分子和环路机制 2. 神经发育及相关脑疾病 3. 神经损伤与修复 |
武阳丰 |
1.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的有效干预措施; 2. 临床研究相关理论与方法 |
魏勋斌 |
1. 可用于肿瘤光学早期检测的“在体流式图像细胞仪” 2. 在体肿瘤光学分子影像技术及近红外纳米光学探针技术 3. 活体光学细胞操纵技术研究 4. 激光医学与老年痴呆症的光治疗技术 |
庞艳莉 |
探索生殖障碍疾病菌源干预靶点与新策略 |
陈 扬 |
外泌体/新细胞器迁移体等发生、物质分选运输、细胞间信号沟通的分子细胞生物学机制 |
高卫平 |
蛋白质工程;蛋白质-药物偶联物;药物-高分子偶联物;蛋白质-高分子偶联物;抗体-高分子-药物偶联物;药物递送;靶向蛋白降解;肿瘤诊疗;传染病治疗;免疫治疗;代谢性疾病治疗;自身免疫与炎症性疾病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 |
解武祥 |
心血管疾病与痴呆的共防共治 |
赖彬彬 |
1. 开发与应用单细胞多组学实验技术及数据分析方法研究基因表达和表观调控机制 2. 跨时间(发育和衰老)、空间(不同解剖学部位)和生理状态(健康与疾病)的皮肤细胞多组学图谱分析与研究 3. 肿瘤的单细胞多组学图谱分析与研究 |
张名姝 |
1. 先进生物光学成像探针及标记技术 2. 基于荧光成像的致病机理研究 3. 疾病诊断、精准分型和药物筛选等应用研究 |
卢 萌 |
1. 神经元网络的结构和动力学 2. 四维(三维空间+时间)图像分析识别 3.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生物医学,尤其是神经退行性病中的应用 |
黄小帅 |
1. 新型光学显微成像技术 2. 图像处理和深度学习算法 3. 细胞生物学 4. 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研究 |
罗家佳 |
智能医学、生物力学、生物医学影像及深度学习的研究 |
吴华君 |
1. 3D基因组与基因表观调控 2. 单细胞多组学数据的算法开发 3. 多组学数据整合与疾病靶点发现 |
汪海波 |
脑疾病及精神认知领域临床研究的设计与评价 |
谢高强 |
临床研究数据技术和应用 |
许蓓蓓 |
1. 老年流行病学(老年多病共存) 2. 医学信息分析和营养流行病学 |
袁亦方 |
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和临床研究方法 |
段丽萍 |
1. 菌群精准移植研究及菌群平台建设; 2. 益生菌开发和应用研究 |
杭 婧 |
1. 卵成熟及胚胎早期发育相关蛋白质的分子机制 2. 妊娠维持及母胎识别的代谢机理与结构基础 |
王 茜 |
糖尿病与生殖内分泌疾病中的机制与应用研究 |
刘 燕 |
生物材料、生物医学工程 |
陈晓伟 |
1. 受体介导的血脂递送通路及其生理功能 2. 血脂调控的锰信使及斑块逆转的锰疗法 3. 磷脂翻转酶的发现与生物膜脂层平衡维持 |
器官芯片及3D疾病模型联合实验室 |
1.新型体外微循环控制及实时监测系统开发 2.退行性或遗传性心脑血管及脑神经疾病模型及新药靶点研发 3.肿瘤转移机制,靶点发现,新药开发体外模型 4.罕见病、遗传病疾病模型 5.辅助生殖技术研发 6.间充质干细胞安全治疗体外模型开发 7.基于疾病模型的新药智能化研发技术 |
二、招聘条件
1.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投身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品行端正,作风严谨,热爱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具有创新和团队协作意识。
2. 已获得博士学位(原则上取得博士学位不超过三年)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身体健康,年龄原则上在35周岁以下(以中国博士后网站提交申请时间为截点计算)。
3. 拥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医学技术、信息学、计算机或工学等相关专业背景。
4. 能够独立进行科研工作,在博士期间作为第一作者在本专业或相关领域的国际公认 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至少1篇论文。
三、应聘材料
1. 个人简历:包括学习和工作经历、主要研究方向、代表论文及论著清单、获奖情况等。
2. 博士学位证书、毕业证书。
3. 博士论文全文(PDF格式)。
4. 两篇学术研究代表作(PDF格式)。
5. 博士生导师推荐信。
6. 博士后工作期间的研究计划。
四、博士后待遇
1.薪酬福利:
“博新”博士后税前年收入约41万元(含单位公积金);博雅博士后税前年收入约30万元(含单位公积金);国家资助B档博士后税前年收入约28万元(含单位公积金);普通全职博士后税前年收入约23万元(含单位公积金)。
*入选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腾云博士后”项目的全职博士后将在其基础年收入上每年额外获得10万元资助。
在站满一年工作表现突出、成果显著的博士后可享受博士后年终绩效。在站第3年的基本年薪提高2万元。
合作导师为优秀博士后发放项目酬金。
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和公积金。
2、住房: 博士后按照进站入职时间可排队申请博士后公寓,租住公寓者按照市场价缴纳房租。按照博士后类型享有不同的优先分配权。
3、各类基金申请:鼓励博士后申请各类人才项目、研究经费或奖励经费。如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香江学者计划、澳门青年学者计划、国际交流计划学术交流项目和医学部博雅博士后等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
4、户口:非京籍博士后可将户口迁至北京大学医学部集体户。博士后出站满足落户条件的,其配偶、子女户口可以随迁。
5、子女入园、入学:符合属地子女入园、入学政策的博士后,凭全国博管办介绍信可以办理子女入幼儿园、上小学和初中。
五、招聘程序
1.应聘者请将个人简历及相关证明材料的电子版发送至指定邮箱,邮件主题请标注为“应聘博士后+姓名”,并在邮件中注明意向合作的导师。
2. 招聘单位将综合考察应聘者的材料,并择优安排面试。
3. 根据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博士后进站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10)82805899
七、截止日期:2025年12月31日
附: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博士后合作导师介绍
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
2025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