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wyf_pkuss@126.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2号
个人简介
王逸飞,1993年01月出生于山东省济宁市。2010-2017年就读于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本硕连读)专业,获口腔医学学士学位、口腔医学硕士学位;2017-2020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口腔颌面外科学专业,获口腔颌面外科学博士学位。2020年-2023年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郭传瑸课题组进行博士后科研工作,获评北京大学医学部“博雅博士后”。2023年8月作为“新体制”教研系列人员就职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实验室,职称为预聘助理教授、副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
1. 糖代谢磷酸戊糖途径关键限速酶G6PD在口腔鳞癌(OSCC)颈淋巴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
发现在OSCC细胞系中抑制G6PD,可通过激活JNK通路导致EMT相关转录因子Snail表达降低,以及蛋白糖基化关键酶GnT III表达上调,进而导致E-Cadherin表达上调和β-1,4-N-糖基化水平增加,显著抑制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通过临床样本和小鼠原位移植瘤模型,证实了G6PD的表达水平与OSCC颈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不良密切相关,抑制G6PD可抑制小鼠OSCC的颈淋巴转移,表明G6PD作为抑制OSCC颈淋巴转移的靶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 G6PD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代谢调控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机制:发现G6PD经典抑制剂DHEA可通过激活NF-κB通路,促进miR-15b-5p的表达,进而抑制免疫共抑制分子B7-H4的表达,从而改善OSCC移植瘤的抑制性免疫微环境。(2)T细胞功能代谢重塑:发现在小鼠T细胞中敲除G6pd2或使用DHEA抑制G6PD活性,可以促进T细胞分泌抗肿瘤免疫因子,抑制肿瘤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自噬相关的T细胞糖代谢重塑相关,具体表现为糖酵解和线粒体相关代谢增强,以及乙酸盐代谢等旁路途径的激活。
代表性研究成果示意图:抑制G6PD可能通过激活JNK通路抑制OSCC肿瘤转移;同时通过激活NF-κB通路抑制肿瘤免疫逃逸;抑制G6PD可能通过抑制HK II自噬降解促进T细胞抗肿瘤免疫功能
代表性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乙酸盐代谢途径探究抑制G6PD增强T细胞抗肿瘤免疫功能的作用及机制,2023-2025年,30万,82203514,主持,国家级
2.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抑制G6PD 通过抑制糖酵解关键酶自噬降解增强T 细胞抗肿瘤免疫功能的作用及机制研究,2023-2025年,20万,7232220,主持,省部级
3.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青年科研基金,基于T细胞抗肿瘤免疫功能研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对PD‐L1 单抗治疗效果的影响及机制,2021-2023年,5万,PKUSS20210117,主持,院级
代表性论文
1. Wang Y*,#, Li R*, Yuan R, Wang L, Qiao Q, Han Z, Li Q, Li Y, Guo Y, Guo C#. Dehydroepiandrosterone attenuated the immune escape of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hrough NF-κB p65/miR-15b-5p/B7-H4 axis. Int Immunopharmacol. 2024 Aug 20;137:112480.
2. Wang Y, Li Q, Niu L, Xu L, Guo Y, Wang L#, Guo C#. Suppression of G6PD induces the expression and bisecting GlcNAc-branched N-glycosylation of E-Cadherin to block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and lymphatic metastasis. Br J Cancer. 2020 Oct;123(8):1315-1325.
3. Wang Y*, Li Q*, Xu L, Chen J, Pu Y, Wang L, Sun H, Guo Y#, Guo C#. Cancer stemness of CD10-positive cells regulated by Hedgehog pathway promotes the resistance to cisplatin in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ral Dis. 2021 Sep;27(6):1403-1411.
4. Wang L*, Wang Y*, Li Q, Tian K, Xu L, Liu G#, Guo C#. Exopolysaccharide, Isolated From a Novel Strain Bifidobacterium breve lw01 Possess an Anticancer Effect on Head and Neck Cancer - Genetic and Biochemical Evidences. Front Microbiol. 2019 May 9;10:1044.